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彩票印制步入新阶段
2000年以后,国产设计软件全面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针对伪造、变造彩票日益猖獗的现象,中彩中心在彩票的防伪技术上下了不小的功夫:采用防透视油墨、防磁性油墨,以防止彩票被揭皮透视和磁场透视;使用特殊的防伪底纹;对奖图形的喷印位置适当飘移;使用特殊的保护墨层;又进一步升级引进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高分辨率喷墨印刷机,使对奖图形更加细密、清晰,更加难以伪造;进一步从国外引进了多种防伪技术并进行改进,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我国现有彩票的安全性。可以说,在当今世界彩票业内,只有福利彩票研究、开发和使用了这些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此外,为了提高防伪技术和物流管理,中彩中心还首次将世界领先的二维条码技术,成功应用于福利彩票即开型彩票的销售管理系统。我国现用的二维条码技术已经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同步使用,真正做到彩票物流管理和防伪技术的国际化。
科技发展电脑票应运而生
先进科学技术的介入,加速彩票总销量稳步增长。1992年底,由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发行中心等合资成立了“北京乐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研制生产计算机销售管理彩票系统的试验。1993年4月8日,第一套由中彩中心批准、自行研制的电脑彩票销售系统通过了专家评审――这套系统可以销售乐透型彩票和数字型彩票。自此之后,运用计算机销售管理彩票的概念开始在全国变得普及。
电脑彩票起初叫做“计算机管理发行传统型社会福利彩票”,后来因为电脑的普及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加之名字的朗朗上口,使得电脑彩票逐渐被大江南北的购彩者所接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它应该算是一种发行销售方式。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系统的发展走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一段路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一阶段被称作是非热线时期。电脑票销售点(即投注站)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操作系统,每次在完成一个销售期后,按规定将计算机软盘由人工送到电脑中心,再将软盘上的销售数据输入电脑中心。经过电脑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后开奖。这种做法很不方便,安全性能差,效率低,不便管理,保证不了开奖时间,也容易造成数据遗漏。这种形式的电脑福利彩票带有过度性,现在已经淘汰。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3年。这一阶段称为准热线时期――又称半热线,为非热线向热线的过渡时期。这其间,每个电脑彩票销售点的终端机(投注站)与电脑中心是一条非实时连通的传输线路,在销售时间,按要求定时向电脑中心传输数据。因此,系统对投注数据的处理也是非实时的,但是,由人工转送软盘到自动输送数据是电脑彩票的一大进步。它具有费用低、安全可靠,数据输入快的特点。但仍存在着电脑中心不易统一控制、管理的缺点。
第三阶段,2004年至现在。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全热线时期。每个电脑彩票销售点的终端机(投注站)与电脑中心有条直接连通的传输线路,直接受中心程序控制,每销售一张彩票,都及时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心,达到和保证了数据传送质量,是电脑彩票最好的销售和管理方式。全热线系统的计算机对投注机产生每一笔交易均进行响应的处理,系统对投注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由于热线彩票系统的实时处理模式,有灵活和强大的管理功能,数据的安全性很高。但由于通信网络的连接必须是实时的,故系统运行的成本较准热线系统高。
技术创新推动彩市快速发展
我国彩市发展过程中,作为技术和设备提供商们的作用不能不提。上世纪80年代,我国彩票市场发展伊始,因为当时主要为印刷彩票,因此当时的技术提供方主要为募捐委员会印刷彩票的几家公司。除此之外,由于当时彩票销售没有现在如此成规模的销售网络,加之需要去不同城市、不同地点进行人工的彩票销售,彩票机构便会承包彩票给一些包销商,包销商再将这些彩票进行分配和销售――但这些历史阶段的产物,都随着电脑彩票的出现而逐渐消失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脑彩票的兴起,深圳中航计算机系统公司开始为电脑彩票的销售提供改良后的非热线系统。1995年左右,目前在彩市中颇为有名的穗彩科技公司和思乐科技公司作为技术系统与终端设备的提供商,逐渐成为了颇有影响力的彩票行业公司。而使用国外销售系统的上海、北京两家福彩机构则是坚持至今。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电脑彩票的出现、彩票运营技术的改变,与之相关的技术公司也越来越多。随着彩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趋势的不断多样化,这些技术商还将会为彩票销售提供更多的渠道,以更有效的扩充我国的彩票市场。
来源:公益时报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