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标准化是一个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的重要技术保障,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去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广东印刷业特别是包装装潢印刷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订单普遍下降20-30%以上。一些规模小、管理乱、技术设备落后、执行标准差的印刷企业无法继续维持,不得不退出市场,但规模大、管理好、技术设备先进、执行标准严格的企业不仅坚持了下来,有的企业还得到了新的发展,产业两极分化凸现。危机迫切需要广东印刷行业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也应验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营销”这句俗语。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谁重视标准化建设,谁就会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广东印刷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指导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和“珠三角”国际印刷基地的政策指引下,随着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广东印刷业一路高歌猛进,行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例,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基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广东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广东印刷企业还不足1000家,印刷工业总产值仅11.2亿元,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省有各类印刷企业18883家,占全国总量的18%左右。为社会提供了846685个就业岗位;年印刷工业总产值1378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4强,占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的85%以上。境外来料加工印刷创造产值420多亿元,居全国第一,各类高、新、尖技术和设备拥有量全国第一。据《香港印刷》的统计,该地区在全球印刷市场中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创造了十个全国第一的奇迹。
二、标准化建设推进了广东印刷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标准化是广东省印刷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广东印刷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全方位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标准、积极采用标准、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广东印刷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主要从三个层面上进行推进。
一是政府层面上,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各方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对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在行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指导全省各地市新闻出版局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不遗余力地推动印刷业标准化进程。
推动产业准入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90年代初,省新闻出版局根据“三来一补”印刷企业在广东省境内遍地开花的实际,先后制定了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文件和标准化管理规章。重点对印刷产业准入条件、企业引进设备、技术改造、人才培养、产品工艺质量管理等做出规定。禁止各地以招商引资为名引进境外落后的技术和设备,禁止各地引进污染环境的传统印刷业,提高了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时在资金、设备、场地和人员的准入门槛,在行业的准入起点上尽量与国际接轨。
推动工艺技术和设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省新闻出版局根据印刷行业发展的要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珠三角国际印刷基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印刷企业技术设备采用标准,通过“贯彻实施一项采标标准,提高一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手段来推动印刷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鼓励印刷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引进高端设备和技术,鼓励企业按照政府的指引加大技术设备的采标力度。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广东省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全的先进印刷生产设备,各类高、新、尖印刷设备的保有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08年9月,广东拥有电脑直接制版CTP系统648台,占有量全国第一,进口高端印刷设备量占全国60%以上。广东珠三角印刷企业,凭借先进的印刷技术设备、全面的工艺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我国精品印刷的重要基地之一,据统计,珠三角印刷业已有近100个中国驰名品牌的产品,珠三角印刷企业已是美国的“圣经”,剑侨、牛津的教材等产品印制的供应商。
来源:必胜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