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人物专访→详细内容
【字体: 】      
周志强:印刷向出版社延伸,会更有价值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09-06-03

  【编者按:由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印刷”)和印刷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华联印刷2009迎春文化节”2009年5月18日-6月18日在华联印刷举行,5月18日将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暨精品图书现代装帧设计印制高端论坛。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周志强,将于“精品图书现代装祯设计印制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演讲前接受了本网采访,谈了其“精品图书制作分享”演讲的创意,及文化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关系。 】

    【集萃网观察】令业界尴尬的是,印刷业并不是内容提供商,更多体现在受托加工、物流等领域,人们又把印刷包装企业视为“加工服务商”。立于改革开放30周年支点的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协会机构开始思考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笔者关注到: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政府部门提出2020年实现“印刷强国”的梦想,客观上我国印刷业的产业升级有了更多的紧迫性。
    “我们不想在产业链里,纯粹是一个制造者,我们希望在产业链里,有价值的部分得到延伸。”,5月17日上午,在华联印刷咖啡厅,周志强先生[注: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周志强与笔者均说粤语,交谈甚欢。采访时话题所涉,谈及商业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周先生一语道破:印刷业原本属于制造业的范畴,即便中央政府希冀印刷业实现产业升级,却无法改变制造业的天然属性。

     言之有“例”    配之有“理”
     香港人以务实、效率著称,例如周先生即将于5月18日举行的“精品图书现代装帧设计印制高端论坛”发表的演讲中,便凡理论点均附实例,“每一个理论都有实物。拿不到证据我就不讲。如果我整天说什么精品图书,但拿不出说服力,那有什么用?我毕竟是一间印刷公司的生产负责人。”
    初始,笔者怀疑周先生5月18日的演讲题目名为“精品图书制作分享”并无传达出关键词,周先生解释道:“为何用‘制作分享’?对于精品图书,从印刷业来说,精品图书的制作是关键词,‘设计’不是关键词。而且对于精品图书制作,学者、市场人员的看法不一,我是生产型人员,我的看法和定义与他们会有所不同。我会将,在印前设计上,在高网线、调频网、高保真印刷等方面,设计人员如何有效运用技术,把精品图书制作好,即如何有效、完美、精致、个性化地凸显产品的特征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有时,精品图书是比较抽象的。有的精品图书,超越了以往的设计,例中在物料使用上,要因应不同的环境。物料在精品图书制作过程中要与精品图书有机配合、运用,才能相得益彰。”
    “在21世纪,精品图书强调普及、批量生产。我们希望批量生产过程中,把精品图书带到市场中去。”

    感人有“道” “价值”可伸
    “一本精品图书,例如华联印刷花了五天的时间印刷的《大爱无疆》,是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7月8日在札幌向日本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赠送的书。用五天的时间印一本对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书,背后的精神含义,那种震憾力,如同你突然在一片沙漠中发现了钻石,这本身就富有震憾力。理解一本精品图书,就要理解一本书背后的故事,即一本精品图书是有文化和精神内涵在里面的。”
   
    周志强先生向笔者谈到了文化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关系:

    “通常一本书的制作全过程,需要‘想象??组稿??印前、印中、印后??物流’的过程,最后我们看到了书的实物,理解了多少呢?这里必然有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工作,和文化的内涵,成规模化便是‘文化产业’。当我们需要推广的时候,例如印了一万本,卖了出去,而每一本书有十个人看过,即有十万人接触过本书。即通过商业的推广,将文化散播出去,里面的含义,说的已经不再是最后的结果,连同书的内容、底蕴,都包括在内。因此,文化产业和商业模式(推广)是不可分的。”
    “文化是基础,商业是推广。文化和商业之间是相辅相承的东西。”周志强总结道。他又称:“如果印刷厂的机长,有油画的修养,那么他就会很深地理解需要印制的油画作品集。一些在社会上通过涉足文化艺术而成功的印刷公司,都是因为他们首先对艺术有认知,这种认知就是文化底蕴。有了文化底蕴,能更好地赚钱,而商业社会赚钱是靠商业模式。”
    “印刷业是制造业,我们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追求规模生产,也有非规模生产。我们对印刷业的定义是制造业,而在整个产业链里,这部分的价值是相对低的。但正因为我们国家有制造业,中国才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不属于‘原创’,它有必然的竞争和同质的特征,而原创特征明显的行业具有‘唯一性’,没有竞争对手,所以脱颖而出或成为全场亮点是必然的。”
    “工业流程很难原创,是通过很多的步骤出来的,这是制造业的一种天然属性。在制造业里,我们面对的是质量、效率、成本,在制造业中的经营管理者考虑得最多的元素是技术、质量、成本。如果我们想让印刷变得更有价值的话,就要将价值链延长,向前端延伸,向出版社延伸,后端是物流、批发、零售。我们向前端发展,是比较有价值的。”

文章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