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纺企亏损 绍兴轻纺业苦求涅?术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08-11-01

    【集萃网观察】全球金融危机的“癌细胞”继续扩散至中国实体经济,严重依赖外贸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工业增速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香港合俊玩具、江龙控股等民企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猝死”的事件频频上演。

    中小企一萎缩,后果很严重。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的大量破产,无疑将使大量已从农业人口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重新回到农村,其影响之深之巨自不待言。

    近日推出“风暴下的中小企”系列,试图真实地呈现问题、剖析危机、探讨机遇。今天通过浙江绍兴纺织企业来管窥整个中国纺织业的危中之“机”。中小企业的命运就是中国经济的命运。

    风景中,我们一起守望。

    中国纺织服装业似乎从未如此困惑过,在持续多年的高速扩张和增长后,这个中国的“好莱坞”行业似乎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在出口退税率几经反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种种不利消息的“组合拳”尚未结束时,美欧金融的影响又扑面而来。方方面面都在牵挂着这个行业的明天。

    矛盾“中国目前的纺织服装企业,有三分之二在亏损或者是亏损的边缘,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盈利,利润率大概在8%左右。”面对数十家中外媒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上周末在绍兴直言。

    在杜钰洲看来,即使外部条件没有恶化,由于纺织服装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不足,长期积累的矛盾也终究会爆发。

 

    今年1至8月份,纺织服装行业的内需上升了15%,国家近日再次上调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到14%。“提高一个点的退税率就是给企业增加一个点的利润率,不少了,很多企业日子会因此好过很多了。那些因为低效益而造成困难的企业,并不是这个行业的主体。”他表示。

    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创造了739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出口创汇额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和9%,均为近年增幅最低点。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对美出口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夏令敏称,“无论如何,我们还有739亿,年底预期1200亿元的利润,我们全年还有9%左右的出口增长,预计可达到1900亿美元。”

    “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这样的数据很了不起了。”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息对上述看法表示了肯定。

    绍兴县县长冯建荣同样说了两句话:“绍兴轻纺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可这一定是凤凰涅?时的阵痛。”

    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似乎从未如此矛盾过:一方面坦诚着并不令人乐观的数据和产业环境,另一方面却是对未来的充分信心和期待。

    风雨欲来?马月锋是绍兴县迎利精纤纱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去年的营销额达到6000万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只有2000万元。今年5月以来,美欧等国的订单量下降,一些长期从该公司进货的下游制衣厂,订单量从原先的每天两三吨,下降到现在每天不足半吨。

    冯建荣说,今年下半年开始,当地纺织服装企业的订单量每个月都以20%到30%的速度下滑。他预计明年的出口和利润肯定不如今年。而在去年,纺织服装行业支撑的绍兴县GDP创下了39%的惊人增长率。但他表示,目前绍兴县除了江龙控股和三鑫纺织因为自身原因出现问题,还没有其他企业出现倒闭的情况。

    情况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订单数量上。

    中国轻纺城河南商会副会长张大民说,自己公司目前接单量并没有太多变化,但以前客户一次订单20或40个货柜的情况不再。“每次三四个柜,次数变多,对方希望随时根据价格变化改变数量。消费者信心不足,单次订单量不得不减少。”

    在持续多年的快速扩张后,国内的纺织企业的纱锭总数已由1997年的3000万锭猛增到今年的超过一亿锭。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胃口越变越大,食物却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在盲目的跟风下,失去了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

    初冬还是寒冬从上游的原料商、生产商到中游的贸易商,再到下游的销售终端,处在纺织服装行业长长的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感受到了冬季的寒意,但每个人又都在忍不住探头观望,询问着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

    普遍的观点是,明年春季二三月份,如果形势仍无好转,这个行业将面临彻骨的寒冬。

   马月锋说,纺织服装行业的特性是从选购面料到出样衣再到成批量生产和销售,有一个比较长的货期。“这个货期一般是半年的时间,很多工厂现在吃的是年初的存粮。”照此推算,马月锋得出一个结论,今年6月份开始,七八月份持续减少的外销订单将会在明年年初逐步显现,“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

    河北隆泰织染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明说,他销售的呢绒面料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王明称,在呢绒行业,一流企业去年冬天就开始生产今年冬天的服装,二流企业则从当年夏季开始生产冬季服装,三流企业则是在冬天销售旺季的时候随时根据市场订单生产,“到了12月份之后,一流企业即使是缺货也不会再生产了,市场的好坏那时才能看得更清楚”。

    如果说链条本身的零部件们还在观望,那站在链条上,通观全局的人士则显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流行色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表示,纺织服装业的冬天已然来临,他呼吁企业在寒冬来临前抓紧时间找好“过冬的被子”。

    专家认为寒冬已经来临,无论内销还是出口,眼下都是近年来最低迷的时刻。他甚至表示:“目前中央的政策还太过温和,不足以改变纺织服装行业萎缩和下降的趋势。”

    中国首家服饰业管理顾问公司创始人祝文欣则呼吁各个企业尽快开始“收缩”:借贷款项应收回的要尽快收回,投资要尽快收缩,战区要尽快从全球向重点收缩。

    但也并非人人都如此悲观。

    孙瑞哲认为,全球需求量并未真正减少,只是采购档次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中产阶级消费转移到了中下阶层消费。夏令敏表示:“国际市场依然有需求,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应付能力很强,完全可以成为国内最先突围的产业。”

    谁领风骚:马月锋的公司一直保持着一万多纱锭的规模。“我不去拼数量,我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特种纱的研制里。”他说:“公司有些产品,客户拿去做了样衣后如果觉得好,就只能回到我这里来买,因为能做出和我一样货色的厂家很少。”

    在公司其他产品不得不降价销售的情况下,马月锋的特种纱保持了价格“坚挺”。

有消息称,6月份开始,江苏、山东等地的一些原料厂因为生产品种单一,接不到订单,部分企业开始倒闭。马月锋感叹,“现在觉得,当年砸锭真的很有远见。”

    上世纪90年代,纺织业国企为了脱困,被迫砸锭。此后,国资在纺织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而民资则逐步成为纺织业的主体。这被孙瑞哲定义为“产业活力”革命,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改革开放30年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产业配套”。这一系列举措让中国从1994年就登上世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数量第一的宝座。

    在孙瑞哲看来,眼下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或主动或被动的进行着第三次革命??“产业集中度”革命,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这一次革命,两大动力来源无疑是“产业升级”和“品牌创新”。

    孙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业内人士的认同。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汪军称,国外纺织服装企业会把每年8%的利润应用于新品研发和品牌培育,而在国内,这个数字不到1%。徐息和认为,相比于单个企业的竞争压力,市场对整条产业链的巨大压力,更容易让产业内的各个企业加快升级步伐。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说:“绍兴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各类纺织人才的加盟。”

 

    耐人寻味的是,今年的纺博会上,纺机<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