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市场分析→详细内容
【字体: 】      
探讨丝网印刷的质量与使用(2)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10-03-20

    【集萃网观察】2.丝网的原料纤维。纤维有很多种质地,性能也不同。尼龙、涤纶同样如此。如尼龙有尼龙6和尼龙66等区别,涤纶有弹力、有光、改性、异形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格标志就是丝的粗细度,也称为“丝径”,其单位有“丝”、“μm”、“mm”,一般以“旦尼尔”为名,用代号“D”来表示。不过丝的品质与规格,是决定丝网品质的基础条件,纵观近年我国合成纤维市场,除进口外,国内也有不少地区有不同规模的合纤制造企业,年产已达1000万~2000万吨,它们的制造工艺和原材料的来源均有一些差异,所以它们各标明型号或代号,即使同一丝径的商品,企业之间和批与批之间往往也有出入,从而笔者对目前生产丝网的纤维丝的来源及丝径的选用作一探讨。织造丝网企业用的纤维丝是由制造纤维厂专供的,还是从纤维市场上选购的?其二,用于丝网的纤维丝质地和型号采用的是哪一种(有光、弹力、改性、异形等)?如果从纤维市场上采购的纤维丝,即使符合某些要求,也很难稳定丝网品质。据说国外织造丝网的纤维丝,都是专供的。我们也应向这方面去努力。对不同目数丝网选用的丝径问题值得研究,我们从几个丝网企业的资料中看到,一般用10种不同丝径的纤维丝,有的企业同一目数的丝网有3种丝径规格,也有同一丝径的纤维线织成四五个不同网目规格的丝网。如用55D(旦尼尔)的丝,织成80目、100目、120目、150目、160目,其中有哪些在使用,有什么奥妙?希望丝网制造企业多了解使用者的情况。丝网的规格或叫代号有必要加以条理一下,针对性地进行推荐介绍。

    3.设备与后处理工艺。多年来制造丝网的企业真是“鸟枪换炮”了,除了从上海铁链丝网企业的转制组成现代化丝网制造企业外,各地先后建成不少丝网制造企业,其设备整套地从国外引进,可见它的先进性不一般。可喜的是它们都配备了后处理用的水洗机和定型机,其加工幅宽估计都在2m以上,有的企业能加工4m幅宽的产品。但是如果用2m以下幅宽的织机织出来的产品在3m以上幅宽的热定型机上加工的话,则是“大马拉小车”,既浪费了能源,同时也加大了2m以下幅度产品的成本(机器折旧费等)。再者在设备利用率方面也应该平衡织机和定型机的产量。目前从常规测算,水洗机和定型机的利用率有富余,这也是加大成本的因素之一。关于后处理的工艺条件,主要是热定型机方面,其工艺流程和定型的温度与时间都与品质有重大的关系。如流程方面是先定型后水洗,还是先水洗后定型。一般来说,先定型丝网质地稳定性好,但增加了水洗的难度;如先水洗后定型,丝网表面的残浆能清除尽,但容易在定型中造成纬斜。至于定型的温度与时间,则要根据丝网纤维的性能和它的稀密度而定,两者成反比,即温度高时间要短,反之温度低时间要长。这些环节是决定丝网品质的关键,目前国产丝网在使用中出现的品质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后处理工艺条件有关,建议各丝网制造企业根据各自的环境、能源、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多种测试,再经使用者验证,为优质丝网作出科学的依据,从而迈向国际竞争市场。

    4.丝网的流通渠道和售后服务。这是丝网生产者与使用者双方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双方必须加强“互相理解和诚信,协作与互信”的意识,这在当前很有警示作用。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需双方的矛盾很少,因为可供的少,又是独家销售,价格也统一。从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供需均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内丝网产量不断的增长和国外丝网的涌入,竞争从此拉开。如何面对现实?应该理性选择,国产丝网制造业必须避免用价格去竞争,无论在国内销售还是进入国际市场。为什么国外丝网纷纷进入我国,而且价格比我们高出好几倍,还有不少的市场份额?我认为他们靠的是质量和售后服务。所以我们丝网市场也应立足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并做好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近年来国内丝网市场呈现出“海、陆、空,特种部队”全面展开,即直销、经销、代销、展销和出口。按理说这种流通渠道是不错的,在实践中感到似乎还不够周全,如专营点(店)和连接点(店)要保持信息的沟通,尽量减少同店销多家同类产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另一方面人们的习惯性力量也不可否认,因此往往对同一事物的是非优劣的认识产生很大的偏差。我们日常运作中,对国产和进口丝网的问题上就有多种不同的声音。在现实的流通过程中确实存在,因此我们如何了解人们各自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用“理解、协作、诚信”的姿态,各自以行动善解种种矛盾。

    5.如何针对使用需求,分门别类测算市场容量,同业间增强协调分工机制,沟通信息动态。我们从深层次分析,用于网印业(印刷、印染)每年需用各种丝网的总量,究竟有多少?据某杂志透露是每年为1500万m2,其中中低目数的丝网占80%,就是说高密度高目数的丝网为20%,又说仅电子行业250~300目的丝网每月要用掉20万m2,一年则为240万m2。仅此一项高目数丝网均为电子行业需用,我认为这个数字不确切,建议业内人士做一次调研。我们对几个规模全的丝网生产企业的产量大概测算,总量超过2000万m2以上,至于高低网目比例不详,不过每个企业都是齐全的,有这个必要吗?大家了解高网目的织造和后处理的难度较大,每个企业应主攻主要的规格,不宜因规格全而影响品质,也许其中利益因素大,不少高目数的丝网与国外的竞争尚有距离,我们能否逐一攻克或者分工协调研发,把我们的智力和精力用在开发上,创更新品种,同国外丝网业竞争,是笔者所期望的。

来源:丝网印刷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