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建立一整套保护国货的法律体系
“目前关于购买国货制度的立法松散,不够统一,使得实践中对该制度的法律适用常常比较混乱。”何红锋表示,我国购买国货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实践中国货采购率低、拒绝国货的事件频繁发生。
他建议,应当借鉴美国经验,实行双轨制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购买中国产品法》,明确国货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完善法律责任体系。我国不妨考虑借鉴美国单行立法形式,也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购买中国产品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承担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义务,尽早填补这方面的法律空白,使购买国货制度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法律依据。
谷辽海还认为,应建立一整套保护国货的法律体系。他进一步表示,虽然我国的4万亿元重大投资主张优先购买国货,但几乎没有考虑到政府采购本土产业的公共政策方面的立法。
“从国外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有着庞大的法律体系和操作规程。而在我们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购部门常常感觉到无章可循。虽然政府采购实践中,也在渐渐地援引、移植国外诸多公共政策,但我国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度非常弱小,由于没有相关的统一的法律规则,几乎所有的公共政策目标都不能达到所预想的效果。”
根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美国联邦政府在高速公路方面的投资,每10亿美元就能够为美国民众解决3 .5万名就业机会。而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所需要的钢铁、建材、水泥、电缆、勘察、设计、规划、挖掘、爆破、施工、安装等各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境内。“这得益于《购买美国产品法》、《美国1979年的贸易协定法》、《联邦采购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本土产业的特殊保护。”谷辽海说。
他介绍说,尽管我国还没有加入WTOGPA,但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机电设备产品通过国际招标采购的总金额是282亿美元,国外产品的中标率是80.5%。而这些公开招标采购的机电产品,大多使用的财政性资金,如果用于保护本土的相关产业,必然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何红锋还提出要完善相关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一项法律制度完整性和其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对采购主体违反购买国货原则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做出任何规定。这也正是实践中频繁出现拒绝国货的重要原因。
令他感觉欣慰的是,2008年2月财政部制定试行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了严厉的政府采购问责机制。对于采购人未获得财政部门采购进口产品核准,擅自采购进口产品的,或出具不实申请材料的行为,处以采购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1-3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显然,这些硬性规定,为政府采购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提供了刚性依据。”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