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触控面板技术版图变动持续进行。目前两大触控系统分别是玻璃结构与薄膜结构,其中,就玻璃结构触控技术领域来看,现阶段以单片式玻璃解决方案OGS和TOL定位最清楚,未来有机会兵分二路抢攻中低阶和高阶市场。至于早期受惠于苹果Apple订单而称霸一时的G/G双层玻璃触控,如今似乎定位不明,在成本、厚度、重量都缺乏独到之处前提下,前途有点渺茫。
就单片式玻璃触控技术解决方案OGS和TOL的差异来看,主要在于制程不同,造成产品特性、玻璃强度不同。OGS系采用大片制程,先强化、再镀Sensor、然后切割。TOL则是先切割(小片制程,推测一次可同时生产4-8片)、再强化、最后镀Sensor。
由于强化多是使用酸液蚀刻,因此,如果制程是先强化再切割,玻璃的强度会有问题(强度减弱),但是大片制程是较为经济的做法,比较有成本竞争力。TOL因为是先切割再强化,玻璃强度比较好,但因为小片生产,比较费工、成本较高。
原本OGS触控技术因为玻璃强度较弱问题,在导入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初期,曾经被认为可能不妥。然而,由于OGS毕竟只用了1片玻璃,厚度与重量均优于更早主流的G/G结构,加上成本又低,因此很快就获得中低阶机种青睐。
TOL虽然成本较高,但因重量、厚度同样优于早期G/G结构,不仅业者有信心、外界也相信,如果触控厂商能够大量供应TOL触控面板,应有机会导入高阶手机市场。而平板计算机则因狂吹低价简易风、渐渐缺乏所谓高阶机种,推估TOL在平板计算机市场的应用机会可能较少。
整体而言,OGS触控面板的定位就是体积轻薄、价格便宜、玻璃强度较弱。TOL触控面板的定位是轻薄、价格较高、玻璃强度较高。至于传统G/G双层玻璃结构触控面板,虽然制程成熟、良率较好、玻璃强度无虞,但厚度和重量都不如单片式结构,这似乎让G/G触控面板在大宗商品应用市场的定位越来越不清楚。
如果应用在较不介意厚度和重量的产品,G/G触控面板或许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然而,对行动装置产品来说,不论是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轻薄”都是产品重点之一。
根据业者的说法,G/G结构双层玻璃触控技术因为发展较久、技术成熟,在成本价格方面与单片式玻璃OGS几乎相当,而且表面玻璃是全强度,胜过OGS(玻璃强度较弱是OGS的关键问题)。
不过,若以低价智能型手机、低价平板计算机最重要的诉求就是“低价”、并且和高阶机种同样“轻薄”来看,若要兼顾成本与轻薄,OGS和传统薄膜(G/F或G/F/F)触控技术似乎都是合适选择。
曾经主打G/G结构触控技术的触控面板大厂TPK宸鸿和胜华,如今因应时局变化,已将产品技术快速转向OGS单片式玻璃解决方案。其中,TPK宸鸿采取OGS、TOL、G/G、薄膜触控等各项解决方案并行的策略,但技术重心还是放在玻璃结构的触控技术。
随着苹果订单移出G/G,TPK宸鸿近来全力扩充OGS产能,希望能够以大尺寸OGS应用,带动公司下一波营运成长动能。而TOL未来将主打高阶机种市场。依据公司规划,未来G/G触控技术仍将在玻璃触控技术领域占有35%-30%比例,TOL技术在新产能加入后、供给增加,比重可望来到20%-25%,其余50%-40%应用可能以OGS为主。
来源:互联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