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要闻速递→详细内容
【字体: 】      
印刷产业转移大势所趋需循序渐进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12-12-07

    【集萃网观察】产业转移与供应链状况有关

  在肯定梯度转移的时候,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产业转移是一种战略,产业转移、特别是印刷产业的梯度转移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与同一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对印刷的需求度紧密相关,如果没有产业链上的实际需求,再好的发展动机都有可能徒劳无功,难以实现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
  需求是供应的前提,没有市场需求,充足的供应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投资回报下降。我国印刷业在迅猛发展后不久即进入微利时代与供给发展过速,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有关。在那么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一度以印刷是朝阳产业、都市型产业、绿色产业为号召鼓励发展。

  在产能过程以后又幻想通过承揽外单来加以弥补,可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加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印刷带来了压力,尽管现在印刷企业都在积极地开展升级转型,主动对接现代服务业、对接文化产业,但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毕竟有一个过程,而且也必然会有一部分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强调印刷业的发展要关注供应链的需求还因为在印刷业的前期发展中确实有用金钱交了学费后换来的教训。上海有一个区在推行“一区一品(一个工业发展重点)”时选定印刷作为重点,制定了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一时间也确有不少印刷企业瞄准着这些优惠从外区迁入,但因为这些企业的印刷业务都在外区,加之该区地块价格较贵,也缺乏继续扩张的空间,结果在优惠政策到期后,出现了竞相搬离的场面。

  以印刷作为该区工业发展重点的设想完全成为泡影。同样在另一个省的某市做建立印刷工业园区的认证时,有专家明确指出,园区建设的根本不在于主观愿望而在于市场的实际需要,在于是否形成了供应链。如果上游企业对印刷确有配套需求,这样的园区是有生命力的,否则,尽管有着再好的政策支持与期待,事物还将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实事求是的表述引得了与会者的共鸣。

  俗话说,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处跌两个跟斗,那一个行业的发展同样不应该在同一个问题上重复支付学费。

  一哄而起会导致产能浪费

  在中国一直有着什么事都喜欢一哄而上的坏习惯,误以为赶上第一波就能获得额外利润。在商业发展尚不规范、市场资金缺乏的时候,这种状况确实存在,第一波接触股票、证?的人发了;第一波购买房产、地产的人发了……

  但就像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其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说的:在商业发展“无序的阶段,机会最多,最富有戏剧色彩,最乐于慷慨地将机会给某些智商并不怎么高的头脑”,但这个阶段毕竟“作为一页翻过去了”,而且“永远翻过去了”,依然用当时的方法去应对资金并不缺乏“有序的成熟的商业时代”,一哄而上完全可能带给我们的就是沉疼损失。

  作为清洁能源、最有发展前景的光伏产业的例子最为典型,因为“放任甚至助推企业盲目扩张”,结果时间不长整个产业就伦入“夕阳西下”的境地,因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金淦指出:“今天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多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此问题上应该深刻反省”。

  光伏产业发生的问题也提醒印刷行业,在向中西部地区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对产业转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要有预判,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对企业、特别是对资金并不充裕的民营印刷企业造成的打击会很大。

  印刷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已经出现过度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案例。西部某省仗着酒业发展的优势,鼓励沿海地区印刷企业到当地去建厂,面对这一需求,也确有不少印刷企业在当地的开发区内圈地建厂,而且有针对性的引进了不少高端七色印刷机,但是,企业很快发现产能过剩,新建的工厂设备闲置处于饥饿状态,对投资者来说损失巨大。

  事实告诉我们,印刷投资人应该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但更应该在实施转移前清晰地分析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发展规模。唯如此,才能让资本获取利润。

  警惕印刷进入下降拐点
  在印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还应该引起投资人注意的问题是,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受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传统印刷可能会出现有持续上升到下降的拐点,这符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当然,这一拐点或许首先出现在与电子阅读器紧密相关的书刊印刷领域。

  不少数据告诉我们,传统印刷发展的拐点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出现:

  在2012年德鲁巴印刷展组织方针对本届展会同比上届出现19.35%的(7.55万)参观人数减员作出的解释中告诉我们:自2000年以来的12年时间里,德国的印刷企业减少了3900家,导致6.1万员工失业。美国的印刷企业同期也减少了7700家。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美国新闻出版业的从业人员已经从2001年的41.4万降至2011年的24.6万,减去了四成。

  日本通产省的统计数据也告诉我们:从2003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日本的印刷企业减少了5738家(减少29.2%);员工减少了64842人(减少17.98%);销售减少10555亿日元,下滑了17.52个百分点。

  加拿大的情况与日本颇为相似,其印刷工业产值从2006年的112.86亿加元跌至2010年的81.9亿加元,下滑了27.4个百分点。
  我们不是常说发达国家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吗?发达国家已经出现的印刷产业持续下降的状况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些许警觉?在投资上应该显得更为理性与谨慎,尽管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其经济发展有着不同于一般的自身规律。
  总之,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中国的印刷人应该予以关注,抓住机遇,但在转移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关注上游企业对印刷的长远需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既胸怀全局又脚踏实地,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投资获取更多的利润。

   来源:世界包装中心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