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包装印刷在印刷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总产值从1978年的4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400多亿元,约占印刷工业的1/3,而且近十年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它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讲,到目前为止,在从事包装印刷两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包装工业已经改变了30年前的“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局面,也可以说,出口到国外的印刷品,最多的是包装印刷产品(直接和间接之和约300亿元),产品质量、水平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间接出口包装产品,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可喜的是,涌现了以鹤山雅图仕、劲嘉、鸿兴、界龙集团、紫江集团等一批大型集团公司。在国内,欧美包装印刷同行并没有在我国占优;在国外,我们的产品出口大部分进入的是欧美发达国家,民营包装印刷集团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到2007年4月底,全国包装印刷企业41410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40%,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以下我就行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企业国际化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潮流,中国的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要想“独善其身”根本是不可能的,跨国集团在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的经济特征已形成。
1.企业国际化的本质,国际品牌的建立
对于我们包装印刷企业来讲,国际化的道路并不是接些订单,分些国际市场份额那么简单,我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本质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全球知名品牌企业,从而将中国目前的“制造中心”逐渐变成世界的“智造中心”。当然我们与众多的国际印刷巨头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比如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凸版印刷、美国的当纳利、德国的贝塔斯曼、加拿大的魁北克印刷集团等,他们在企业规模的调控、全球布点、企业战略、流程管理、情报收集和分析、技术研发、市场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一整套相对科学先进的模式,特别是他们因地因时制宜的学习能力更是极其出色,而我们的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加工企业阶段,战略发展不够明确,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与做成国际化的知名企业距离相当大,我们的资本、智慧积累还需要耐心和时间。
2.企业生存之道,争取国际市场份额
对于我们包装印刷业乃至整个印刷业来讲,国际市场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的增长,可是,我认为内需虽然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恐怕是有限的,还不足以支撑包装印刷的高速发展。
存钱防老、存钱防病的现实很难使普通老百姓将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消费;过高的房价使得一部分中产阶层成为了“房奴”,而过高房款的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变成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收入,居民的储蓄又变成了政府的投资款,转眼又变成了水泥森林,楼堂馆舍和其他什么东西,人们从而不得不克制消费。政府投资抑制了消费,近五年政府收入均以30%的速度增长,“国富民贫”的“畸形”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GDP已翻了好几番,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可是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使我们许多富豪将钱和消费转移到了国外。
政府对利润丰厚的行业进行垄断,对税费增收的“热情”得不到节制,对出版物的过分“谨慎”等等,你让广大老百姓拿什么去消费?!内需能大幅度扩大吗?这就是现实。内需增幅有限,行内几年来过度的投资,溢出的产能如何消化?重要的还得从国际市场中去抢得份额。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印刷市场将从2008年的610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210亿美元,美国目前占35.5%,欧洲31.1%,亚洲27.6%,所以欧美还是全球印刷市场的聚集地区,可见,外单的取得确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3.构建海外订单中心平台,利用专业资源
从操作好国际订单到成长为国际型印刷企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构建区域性的订单中心可以大大地缩短这个过程。各地方政府、协会以及企业应该利用各自的专业资源构建合作共赢的环境,互相协作,目标一致,做好国际订单。
在目前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协会去建立多语种支持的国际电子商务网站(终端在海外), 鼓励其与国外电器协会、食品、药品协会、出版商协会等印刷行业目标客户的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定期开展活动,推荐优秀的国内印刷企业给他们。由于我们许多印刷企业整体的质量意识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在此中心可培养、联络专业的印刷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协助印刷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完善管理流程,对订单的原材料采购、检验,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甚至国际物流等整个流程进行全程辅导和监理。依靠通晓国际业务的专业管理服务机构的管理咨询意见,来保证国际订单的顺利操作,使我们的印刷企业在此运作过程中与国际接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最终成长为国际化的印刷企业。
4.在竞争中学习
打造国际化企业,需要经历品牌塑造、技术储备、科学管理、人才储备等一系列符合国际化企业运作模式的改造和对接,需要熟悉国际竞争规则,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外设点、投资、布局中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家门口所遇到的国际竞争中学习,了解跨国公司的营销方法、职业素养、商业道德,学会国际贸易的一些基础、实用的做法。
二、完善产业链,构建
新型产业集群体系
如何形成包装印刷业在我国各个省市板块中的产业集群已引起各省市领导的重视,各省市近几年陆续开发了不同规模的包装印刷产业园区,意识是有了,可如何通过政策和环境建立,通过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增强业内服务功能,在这方面我们还缺少成熟的经验。我认为各省市有关部门在政策、税收方面应扶持包装印刷业的上游产业:如产品策划、设计公司、国内国际业务专业经营公司、产品交易平台(实体、网上)、专业产权交易平台、蓝白领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专业跟单、验厂机构等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起地区性包装印刷产业创意园区。通过市场规划促进中下游产业的分工,使我们行业在信息、贸易、生产、物流方面的各个渠道都畅通无阻,真正形成地区乃至国际竞争优势。
10年前,我提出的包装印刷“大、专、精、小”四字发展方针,我认为并没有过时,而且时代赋予了这一方针新的内容,我们每一位经营管理者都应在产业集群大环境中找准方向,定好位,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大:大型包装印刷集团是我们印刷业的主力和主角,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制造业的分工格局变化,传统产业大转移的形势下,我坚信他们已经具备了冲击全球行业巨头的基础(尽管差距依然很大)。当前大集团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应利用好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布局全国、全球,借用发达国家的人才资源,建立起信息、生产、科研的人才高地,创立名牌,充分利用发达的国际互联网,布局好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与产业中优质的中小企业建立合作互补关系,以适应印刷市场周期短、交货快的特点,真正组建起各兵种齐全的联合舰队。
专:我们行业目前最缺的就是专,特别缺少专业服务企业比如前端专业设计,专业外贸进出口等中介企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行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靠的就是旅游公司的专业服务和推介。从欧美包装印刷市场的运作模式来看,设计公司、产品策划公司、中介、商品批发、物流、专业印刷跟单公司等活跃了包装印刷市场。上海平山印务有限公司是专司纺织品包装印刷市场的,自建立了专业的设计中心后,用各类材料设计制作高档的婚庆、赠品、床上用品组合包装,开发和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纺织用品厂家。平山也由“专”而崛起。有专长,才有特色,才有效益,才有未来。
精:做精品包装这10年来,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界龙艺术的精品包装、精装书业务。精品包装产品,是金字塔的顶端,量小利润高。目前,中国包装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能够做高端产品的不多。企业一旦做精是不愁订单的。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前端和后端配套,如配件、饰品上,法国、德国等著名奢侈品的包装很大一部分仍在本国和日本制造。这就需要业内有志者精益求精,创出品牌,赢得市场份额。
小:小企业是市场不可或缺的补充,对于当前市场,少量、多样、高质、即时、个性化的特点,小企业自有其优势。小企业有两类样板,一类是创新型如创业板上市企业,一类是配套型,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在这两类企业中都不乏成功案例。在应对目前危机时,小企业更需伏蛰待苏,降低资本性支出,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降本增效,不是“竞底”,而是“竞优”
几年来,我在业内一直呼吁精细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加强执行力。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强化其基础管理。目前提升管理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如5S管理、精益生产、TQC、ERP系统的建立等等,管理能力的提升不贵新,而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我们的企业每年有必要对整个企业作业流程做一次梳理,找出一些薄弱环节,针对一些问题进一步细化管理,特别<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