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本网讯:近些年,“打假”、“打非”浪潮一阵高过一阵,尽管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打击,但效果并不明显,低成本运营让众多仿制假冒的“山寨”产品大量流入市场,非法印制案件依然在印刷包装行业此起彼浮,屡打不绝。
【案件】
4男子非法制造60多万件名酒包装盒获刑
在一处闲置的机电厂房内,福安男子杨某某与张某某、叶某某等4人用了七个月时间,共造出带有“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等名酒注册商标标识的包装盒成品60多万件。日前,经福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福安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杨某某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对张某某、叶某某、李某某等3人分别处以缓刑并处罚金。
南京查获一教辅书侵权案非法印刷4.6万余册
一家是包销商,一家是印刷厂,两家联手非法印刷4.6万余册侵权教辅图书,并拿到市场上销售。近日,两家单位的负责人双双被南京市检方批准逮捕,这也是目前省内查获的最大一起教辅图书侵权案。
据介绍,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黄亮,与一家出版社签订过一份该出版社《小学课课通课时作业》的包销合同。但是,从去年11月开始,黄亮在没有获得该出版社授权的情况下,与某印务公司负责人周玉文一起,利用传播公司库存的封面、版权页、扉页,非法改造16类《小学课课通课时作业》,总共印刷了46300余册。
安徽太和端掉一特大印制假发票犯罪团伙
5月20日,安徽省太和县公安机关打掉一个特大印制假发票犯罪团伙,捣毁3个制假窝点,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制假机器8台、假发票260万份,票面金额1.3亿元。
太和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和辖区派出所密切配合,从一条细微的线索入手,经过3个月的缜密侦查,掌握了张某等3人印制假发票的犯罪事实。
青岛查获多个印制假发票团伙涉案近五亿元
近日,青岛市市北经侦大队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指导下,与青岛市地税稽查局联手破获了多个非法印刷、出售发票和骗购倒卖发票团伙,开票金额近五亿元,受票单位仅青岛地区就多达2500多家,是迄今为止青岛市破获的最大一起非法出售发票案。
目前,嫌疑人作案用的8部台式电脑和5台笔记本电脑,以及40多枚图章都已被查封。公安部门正在对案件进一步调查。
非法印制知名包装盒广州一印刷厂被查
记者从广州荔湾区海龙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获悉,根据群众的举报,海龙街、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查处一件仿冒知名商品包装盒印刷厂大案,由于现场查获的侵权产品数量巨大,案件已由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作进一步调查中。
6月19日,有群众举报称,在荔湾区龙溪村文昌塘23号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了大量涉嫌假冒知名商品包装盒。接到线索后,由区经侦大队牵头,会同东?工商所、街道和海龙派出所开展联合打击行动,赶赴现场开展打击查处工作。
跨省印制假钞1.95亿元主犯一审被判死刑
2010年4月27日下午,一辆由湖南常宁至广州的长途卧铺客车,在广州市花都区某加油站停靠时,被警方在行李厢内查获33.5箱假币,面值高达6700万元。这一重大线索震惊了湘粤两地警方,两地公安迅速成立专案组连夜展开侦查。三日后,当湖南警方循线查至常宁市曲市村一个门窗紧闭的小屋时,这宗涉案1.95亿多元的特大伪造货币案逐渐浮出水面。
【透析】
地下印刷厂屡禁不止
尽管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打击、取缔非法印刷厂,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些非法的地下印刷厂依然我行我素,屡禁不止。现在还发展到与国有印刷厂争市场、争原料、争价格、争设备、争人员、争技术的地步。可以说国有印刷厂能印制出的产品,地下印刷厂都能印出来。如今市场上出现的假冒商标、黄色书刊、伪钞不能不说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这些“地下印刷厂”。
这些“地下印刷厂”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并不断得以发展呢?一是管理失控。由于种种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将新组建的印刷厂登记注册,在办理工商登记执照中,执行“先证后照”的各个环节中法规的不健全,各地审批的把握尺度不一,造成“特殊行业”不特殊“挂钩”、一照多厂的现象很严重。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了管不到、看不见,只闻其名、不见其厂的局面,造成了偷税漏税及大量假商标、假包装流入市场的局面,给国家造成了资产的严重流失,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因素。二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印刷厂为了能站住脚,拓开币场的销路,不惜花本钱购进新设备,用重金挖大厂的人才,在印刷速度、质量上极力与国有企业靠拢,甚至超过国有企业,因而争取了不少用户和不法投机者。
山寨产品在印刷包装业盛行
山寨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极其正常,正如同写文章一样多从模仿开始,但最终要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文笔和想法自成一格,同理可证,山寨也需要创新来“拨乱返正”。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已经充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印刷包装业也不例外。山寨杂志、包装、彩票以及书刊等,称得上是横行印包业。这些非主流产品多为仿制假冒产品,低成本运营也注定了其无良产品的地位。工商部门为规范市场,打击山寨产品的措施也随之而来。
某些无良商家冒着风险生产山寨产品,无非就是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这种昧着良心、欠缺职业道德的行为令人不齿。他们时刻挑战着产品质量底线,典型的利益与风险并存,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迟早有翻船的一天。据悉,广东省汕头市近期就查获了3000多册涉嫌违规出版物。还有另一起商标侵权案也发生在广东省,当山寨版牛奶“特伦舒”遭遇到正宗“特仑苏”,不得不被PK下马,当地工商部门更是顺藤摸瓜揪出了背后的不法分子。
消费者本身也存在不少原因,“防山寨”意识的欠缺就是原因之一。山寨之所以被称为山寨,就是它以正宗品牌为模板,和主流打着擦边球。不难发现这类产品大都是从外观着手,少有人在质量上花费心思。名门正派和邪门歪道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单凭这一点山寨就无法超越正宗。看,它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只要稍一留心,就能拆穿它华美外表下的真面目。
山寨在各方压制下还能有扩张的趋势,这不得不归功于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山寨产品主要面向低端消费者,这类消费者承担不起正品的价格或是觉得颇有压力。非正规产品因为质量不过关,其价格往往略低于或大大低于正宗品牌。因此,贪小便宜的心理为山寨版开拓了一片市场。
在工商部门的打压下,为什么山寨产品依然盛行甚至于横行印包业?不可否认,相关法制还不健全,总能让投机人士钻到漏洞,只有健全法制才能相应地加强工商部门的执行力度。
山寨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极其正常,正如同写文章一样多从模仿开始,但最终要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文笔和想法自成一格,同理可证,山寨也需要创新来“拨乱返正”。
在工商部门的打压下,为什么山寨产品依然盛行甚至于横行印包业?不可否认,相关法制还不健全,总能让投机人士钻到漏洞,只有健全法制才能相应地加强工商部门的执行力度。
山寨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极其正常,正如同写文章一样多从模仿开始,但最终要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文笔和想法自成一格,同理可证,山寨也需要创新来“拨乱返正”。
【总结】
要杜绝非法印制案件,各地工商管理部门不应每次都以小额罚款了事。因为小额罚款不能令不法厂家伤筋动骨,违法暴利远远超过违法成本。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大对不法厂家的处罚力度,让其不敢再次触碰高压线。
来源:中部印刷包装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