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市场分析→详细内容
【字体: 】      
2011年度印刷业十大关键词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11-12-30

    【集萃网观察】2011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印刷业发展跌宕起伏,颇不宁静。在国内,通胀来袭,导致国家紧缩财政,成本上升、用人荒、用电荒等压力备至,使得一些中小印刷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印刷业相关政策,如十二五规划、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等政策相继出台,也为中国印刷业发展带来利好消息。在国外,欧美债务危机阴云不散,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印刷企业经营困境重重;印刷制造巨头动作频频,破产、并购、合作、重组声音此起彼伏。时至岁尾,为总结2011年印刷业发展情况,科印网特别为大家推出2011年度印刷业十大关键词。

  十二五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未来中国印刷业发展走向问题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年初,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正式颁布,紧接着印刷业、数字出版、印刷机械等于行业息息相关的“十二五”规划也相继登场,不仅为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深刻地影响了行业对未来发展的理解。

  在年初出台的印刷业“十二五”规划中,目标鲜明、目的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印刷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印刷中心、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在规划中,也对于绿色印刷和印刷数字化的发展做出了量化规定,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数字印刷产值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此外,规划还指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值超过50亿元的印刷企业,培育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100家。

  为保证印刷业“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多项法规、细则,如《数字印刷管理办法》、《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等,一场全新的印刷业转型升级的战役正式打响。

  此外,在年中颁布的印机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印刷机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国产印刷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印刷机械出口额达20亿美元,增长100%以上;研发并产业化生产新兴的喷墨数字印刷机等发展目标,为提升我国印机行业整体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印刷装备等指明了方向。

  指导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的相继发布,为未来五年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印刷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汇来概括2011年的印刷业,“绿色印刷”必然榜上有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积累和发酵,绿色印刷在2011年迎来了新的高潮,2011年3月2日,随着我国印刷行业首个绿色印刷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的颁布实施,针对印刷企业的绿色印刷认证工作也随即展开。而通过层层考核,最终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国家将对其给予项目发展资金、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等的扶持和倾斜。

  为了迎合国家的绿色印刷发展需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与科印网,在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的指导下,联合主办了旨在印刷行业推广绿色理念,褒奖绿色印刷先锋典范,树立绿色印刷标杆的“2011‘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该活动也得到了印刷企业和印刷供应商的踊跃参与和大力支持,并于9月2日举办了2011绿色印刷发展论坛及“绿色大奖”颁奖典礼。在活动同期,还正式出版了首本绿色印刷启蒙读物《绿色印刷技术指南》。

  进入10月,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对实施绿色印刷的范围、目标、组织管理、标准,绿色认证、工作安排与配套保障进行全面的规定,表面了国家对于发展绿色印刷的先进决心,标志着绿色印刷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11月举办的绿色印刷周上,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举办绿色印刷推进会,公布了首批获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60家印刷企业名单。以此为契机,各地协会、院校、企业和媒体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色印刷宣传活动,再一次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印刷企业的发展肌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印刷的发展,在年底举办的第四届全印展上,主办方特别设立了绿色印刷专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绿色印刷的发展成果,为绿色印刷在2011年的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2011年绿色印刷的发展成绩骄人,但鉴于大部分印刷企业仍旧落后的基本国情,我国印刷业的绿色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破产倒闭

  “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了!”2011年11月25日,一条充满着悲情色彩的微博纷纷被博友们转发和评论,与之相伴的,是有关印刷业的种种悲观言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听到有关印机制造巨头破产的声音。自金融危机后,全球印刷业不景气的局面在2011年依然延续,而欧美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等天灾人祸更是加速了企业破产进程的到来。

  7月8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布决定停止筱原公司的民事再生手续,宣告着筱原公司正式破产。自10月以来,数码印刷巨头柯达公司也一直饱受申请破产保护传闻的困扰。而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都像是一记重磅炸弹,摧毁了不少人对印刷业未来的发展热情。当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些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行业大公司时,突然发现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已经悄然逝去。事实上,人们对未来信心的丧失,远比一家企业的消亡更加可怕。

  除了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企业战略选择失误外,来自下游的印刷企业经营不景气,也是导致印刷制造巨头们衰落的原因之一。

  曾有媒体预测,2011年欧洲印刷企业将迎来倒闭狂潮。就在年初,欧洲最大的凹版印刷企业之一舒洛特集团由于未能成功融资而陷入破产境地。无独有偶,美国印刷业巨头当纳利也频频关闭旗下工厂,其在亚洲的公司也饱受经营不景气的传闻。谋求转型,是业内对当纳利未来发展猜测最多的词汇之一。

  在金融危机期间一枝独秀的中国,如今也面临着一些中小印刷企业破产倒闭的困境。受通货膨胀,原材料、人工价格上涨,融资贷款难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在温州中小企业老板的跑路潮中,不乏一些印刷包装企业老板的身影。另外,政府部门对印刷业设置的环保等门槛,也加速了一些企业走向消亡。

  尽管各企业破产倒闭的消息不断,但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环保问题突出的印刷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完全意义上的坏事。事实上,这将有利于印刷业的转型升级,净化行业空气,为一些积极上进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企业有生有灭,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大可不必为企业的破产倒闭过分惊慌。坚定信心,从破产倒闭的企业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应该是所有还在生存的企业最应该关注的话题。

  收购

  收购又见收购。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收购一直是印刷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在今年,无论是瑞士博斯特集团收购上海旭恒精工,瑞士维发-保丽泰集团收购瑞典桑拿集团和香港维昌印刷器材洋行、柯达收购日本东京化学公司凸印版材业务全部资产、高斯国际正式宣布收购Vits印刷股份公司等新闻,都让国人印象深刻。

  2011年最振奋人心的收购,莫过于大族冠华收购日本筱原公司的产品技术、专利、装备和全部库存等。据悉,这是继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高斯国际以后,民族印机制造行业又一起重磅级的收购案例。由于剥离了大量筱原不重要的资产,此次收购巧妙而经典。

  收购企业,无外乎希望在短时间内,成功借助对所收购企业资源、技术和员工的整合,迅速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并巩固和提升企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顺利实现转型和服务产品的外延。施乐公司收购互联网服务商沃特沃尔和纽菲尔德IT公司、GMG收购荷兰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公司Aurelon、柯尼卡美能达收购奥卡沃德公司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收购也不仅仅是印机制造企业的专利。印刷巨头当纳利在并购企业方面颇有心得,2011年的收购更多表达出传统印企转型的思路,如收购Genesis公司,意图进军包装设计产业;收购LibreDigital公司,为出版商、零售商、电子阅读器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收购Helium公司线出书公司,进军图书出版业等。

  此外,芬欧汇川收购麦利考斯基公司及莱茵纸业,Multi-Color印刷公司收购约克标签集团,印刷巨头Vistaprint收购Webs等新闻更是频繁见诸报端。转型和发展,也是他们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

  收购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企业并购、重组都能成功,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